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要求,( )只能运输散装硫磺、萘饼、粗蒽、煤焦沥青等危险货物。
A、货车列车
B、厢式汽车
C、倾卸式汽车
答案:C
分析: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一级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除铰接列车、具有特殊装置的大型物件运输专用车辆外,严禁使用货车列车从事危险货物运输;倾卸式车辆只能运输散装硫磺、萘饼、粗蒽、煤焦沥青等危险货物。
2、危险货物粗制萘发生小量撒漏时,可用( )。
A、风吹
B、干燥罐收集
C、砂土掩埋
答案:B
分析:参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可知:危险货物粗制萘发生小量撒漏时,可用干燥罐收集。
3、国务院规定,由 ( )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负责国内危险化学品的登记,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
A、公安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交通部
答案:B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组织确定、公布、调整危险化学品目录,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核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4、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危险货物着火时,应用干砂、干粉灭火剂进行灭火。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在灭火时绝对不能用水,只能用干砂、干粉扑救。
5、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罐车卸货前,应确认所卸货物与贮罐所标货物名称是否( )。
A、相似
B、相符
C、不同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二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作业中指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罐车卸货前,应确认所卸货物与贮罐所标货物名称是否相符。若装卸危险货物与运单或贮罐标示不符时,应拒绝装卸。
6、危险货物托运人应当委托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包装,并向( )说明危险货物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
A、承运人
B、货主
C、托运人
答案:A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规定中,明确了托运人的义务,包括委托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企业承运的义务,运输事项及应急处置措施等说明义务等等,故而此题选择“承运人”。
7、易于自燃物质灭火时一般可用( )灭火。
A、干粉灭火剂、砂土和二氧化碳
B、水
C、碱性水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易于自燃物质发生火灾时,一般可用干粉、砂土(干燥时有爆炸危险的易于自燃物质除外)和二氧化碳等灭火。
8、危险货物的衬垫材料应具备缓冲、吸附和缓解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三模块二中得出:危险货物的衬垫材料应具备缓冲、吸附和缓解作用。
9、装运毒性物质时,必须携带劳动防护用品及防散失、防雨等工、属具。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根据所装卸货物的毒性、状态及包装,应携带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防毒口罩或面具)、放散失、防雨、捆扎等工、属具。
1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 中未列出的货物,均可按普通货物运输。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危险货物的分类与相关特性模块一指出: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结果为准。
11、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进出口、运输、爆炸作业和储存及硝酸按的销售、购买,适用国务院第446号令《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条例》 。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一模块二中得出: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进出口、运输、爆炸作业和储存及硝酸按的销售、购买,适用国务院第446号令《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条例》。
12、当爆炸品发生大量撒漏时,应( )方式处理。
A、用土覆盖就地掩埋
B、用水湿润,撒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收集后,报请公安或消防人员处理
C、收集起来,重新放入包装容器中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一爆炸品中指出:对爆炸物品撒漏物,应及时用水湿润,再撒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品收集后并保持相对湿度,报请公安部门或消防人员处理,绝对不允许将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装入原包装内。
13、道路运输易燃液体,车上人员不准( ) ,车辆不得接近明火及高温场所。
A、吸烟
B、进食
C、喝水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三篇单元二模块二各类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安全要求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运输易燃液体,车上人员不准吸烟,车辆不得接近明火、高温场所。
14、压力专用罐车的罐体必须每年定期进行( )次检验。
A、3
B、2
C、1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四模块一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基本要求中指出:在用受压专用罐车的罐体必须进行定期检验,每年一次,全面检验每六年进行一次。
15、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 )。(底色:红色,图案:黑色)
A、易燃液体
B、第4.1项易燃固体
C、第4.2项易于自燃物质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三模块三中得出: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易燃液体。(底色:红色,图案:黑色)
16、从火场上救出的气瓶,如没有发生泄漏等情况,待( )可以继续运输。
A、冷却后
B、加热后
C、泄漏完
答案:A
分析:参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可知:从火场上救出的气瓶,如没有发生泄漏等情况,待冷却可以继续运输。
17、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脱离( )监管的,由公安部门处2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A、装卸人员
B、押运人员
C、管理人员
答案:B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应当配备押运人员,并保证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处于押运人员的监控之下。
18、毒性物质沸点( ) ,越易引起中毒。
A、越高
B、越低
C、越不确定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八中得出:毒性物质沸点越低,越易引起中毒。
19、易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应注意安全作业。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20、感染性物质(第6.2 项)是指( ) ,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体,如病毒蛋白等。
A、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B、不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C、特殊情况下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八中得出:有机毒性物质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性物质接触会燃烧爆炸,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加剧毒性物质的危险性。感染性物质(第6.2项)是指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体,如病毒蛋白等。
21、国务院第344 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有关部门派出的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 )。
A、事先通知
B、出示通知书
C、出示证件
答案:C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22、每一种危险货物对应一个编号,每一个编号只对应一种危险货物。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每一种危险货物对应一个编号,每一个编号对应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货物。
23、当炸药中混入惰性物质(如石蜡、硬脂酸、机油等)时,则其撞击感度降低,危险性也(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三常运的爆炸品炸药指出:当炸药中混入惰性物质(如石蜡、硬脂酸、机油等)时,则其撞击感度降低,危险性也降低。
24、利用拖地橡胶带中的金属导体与地面接触,可以及时排除静电,以达到安全运输的目的。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四模块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安全设施中指出:通过拖地带橡胶层中的金属导体与地面接触及时排除静电,从而减少静电的聚集,达到安全运输的目的。
25、道路运输爆炸品的车辆,出车前应检查车厢内是否有酸、碱、氧化剂等。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一爆炸品中指出:装车前应检查运输爆炸品车辆,车厢或集装箱底板应平坦完好,铺设阻燃导静电胶板。将货厢或集装箱清扫干净,罐体清洗干净,排出异物,车厢、集装箱或罐体内不得有酸、碱、氧化剂、盐类等与所装爆炸品性质相抵触的残留物,或以前运输残留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