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驶近这样的山区弯道时,驾驶人应注意的是什么?
A、对向可能有车辆驶来
B、前方骑自行车者可能由于上坡等原因突然改变方向
C、山区弯道可能转弯半径较小,车速过快容易引起车辆失控
D、转弯后路面可能存在落石、凹陷等特殊路况
答案:ABCD
分析:山区弯道情况多变,从图中也可以看到道路上有自行车,因此以上四项都需要注意。
2、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ABS)的机动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会大大缩短。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这种错误认识是由于不了解ABS的工作原理导致的。ABS可以兼顾车辆行驶中的最大的纵向制动力和横向抓地力,有效地保证车辆不会发生失控状况,但不是所有配置了ABS的车辆都会缩短制动距离,如冰雪、潮湿路面上的制动距离比车轮抱死时短一些,但在一般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反而更长。
3、陶某驾驶中型客车(乘载33人),行至许平南高速公路163公里处时,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停在最内侧车道上安某驾驶的因事故无法移动的小客车(未设置警示标志)相撞,中型客车撞开右侧护栏侧翻,造成16人死亡、15人受伤。双方驾驶人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陶某客车超员
B、陶某超速行驶
C、安某未按规定设置警示(告)标志
D、安某违法停车
答案:ABC
分析:中型客车最多载19人,所以超载选1;时速>=120就是超速选2;都写了没有未设置警示标志,选3,所以,最后答案是123
4、驾驶机动车在山区道路会车时,应该尽量提前让行,为临崖车辆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会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在山区道路遇对向来车时,应选择安全路段减速或停车交会,为临崖车辆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会车。不得加速或紧靠道路中心会车,以防发生刮碰事故。
5、驾驶机动车在山区道路上坡路段行驶,因发生故障需停车检修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拉起驻车制动器
B、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C、在后方用塞车木或石块塞住车轮,以防车辆后溜
D、按规定在车后方设置警示标志
答案:ABCD
分析:驾驶机动车在山区道路上坡路段行驶,因发生故障需停车检修时,需要:拉起驻车制动器;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后方用塞车木或石块塞住车轮,以防车辆后溜;按规定在车后方设置警示标志。
6、为防止有害气体中毒伤员继续中毒,首先将伤员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中毒伤员所处的空间肯定空气不流通,空气新鲜的地方可以让人体的呼吸管道起畅通的作用。因此应当先转移位置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因此本题正确。
7、前方标志预告高速公路终点距离信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标志的意思是告之道路前方要经过的重要的城镇的地名和距离。
8、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减速。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虽然不是有障碍物的一方,但对向有机动车的情况下还是要注意减速慢行,以免对向来车直接绕过障碍物驶来,因此本题错误。
9、驾驶机动车突然发生倾翻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迅速跳车逃生
B、双手紧握转向盘
C、双脚勾住踏板
D、背部紧靠椅背
答案:BCD
分析:驾驶机动车突然发生倾翻时,应当双手紧握转向盘、双脚勾住踏板、背部紧靠椅背,在车辆停稳前切不可跳车逃生,以防发生被砸或者碾压危险。
10、驾驶机动车在这个路口右转弯可以不变更车道。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此为三车道道路,右转弯时应当靠右侧车道,因此如图情形是不可以直接右转弯的,因为车的右侧是白实线,不能碾压。因此本题错误。
11、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能见度在50米以下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加速驶离高速公路
B、在应急车道上停车等待
C、可以继续行驶,但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
D、以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的车速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答案:D
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12、行车中遇残疾人影响通行时,应主动减速礼让。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残疾人行动不便,遇到残疾人一定要减速让行,必要时还需停车让行。
13、右侧标志警告距离前方有人看守铁道路口100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此标志为前方50米处无人看守铁道路口。
14、该车道路面导向箭头指示前方道路仅可左转。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看路面的导向箭头此车道为左转车道,是不能直行的。
15、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的人行横道怎样通过?
A、减速通过
B、加速通过
C、鸣喇叭通过
D、紧急制动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这是一个既没有交通信号灯也没有交警指挥的交叉路口,因此通过时一定要减速慢行,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因此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