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机动车超车时,前方车辆不减速让路,应停止超车并适当减速,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题目说的没错,总之不能强行超车。

2、前方标志预告距离下一出口4公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下一个出口预告:预告下一出口距离。

3、紧急情况下避险始终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驾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处理时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本题是正确的。

4、在隧道内通行时哪些行为不是正确的?

A、会车使用远光灯

B、在隧道内超车

C、会车时保持安全距离

D、开启近光灯行驶

答案:AB

分析:隧道开远光影响前车视线,隧道内禁止超车。

5、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救护车违反交通信号通行,不予避让

B、减速,避让救护车

C、按照信号灯指示,正常通行

D、加速通过

答案:B

分析:驾驶机动车遇到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时,应当减速,避让救护车。

6、驾驶机动车行经驼峰桥会车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降低车速

B、靠右通行

C、鸣喇叭示意

D、抢行通过

答案:ABC

分析:驾驶机动车行经驼峰桥会车时,正确的做法:降低车速;靠右通行;鸣喇叭示意。

7、驾驶机动车怎样经过公路跨线桥?

A、加速行驶,尽快通过

B、车速控制在15公里/小时以内

C、按照标志限定速度行驶

D、尽量靠桥中心行台

答案:C

分析:如图所示,前方路段的行驶车速限制在40公里/小时,因此要按照此限速标志行驶,且靠右行驶。所以本题选C。

8、车辆通过桥梁时,一般要减速慢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车辆通过桥梁时,一般要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9、跟车行驶时,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是因为什么?

A、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有足够的避让空间

B、跟车越近,越不容易掌握前车前方的情况

C、防止因前车尾灯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前车制动

D、跟车太近,容易发生追尾

答案:ABCD

分析:以上所有选项都是正确选项。

10、以下哪些能够引起轮胎爆裂?

A、轮胎磨损严重

B、轮胎气压过高

C、尖锐物体刺伤轮胎

D、车辆超载超员

答案:ABCD

分析:引发轮胎爆裂的几种情况:轮胎磨损严重,轮胎气压过高,尖锐物体刺伤轮胎,车辆超载超员。

11、驾驶机动车时接打电话容易引发事故,以下原因错误的是什么?

A、单手握方向盘,对机动车控制力下降

B、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判断危险

C、电话的信号会对汽车电子设备的运行造成干扰

D、驾驶人对路况观察不到位,容易导致操作失误

答案:C

分析:打电话不会影响到电子设备运行,驾驶机动车又不是驾驶飞机,所以C项错误。

12、当你看到对面有车辆超车时,应该如何应对?

A、加速,并向左侧越线行驶

B、减速,并向右侧闪避

C、减速,并向左侧避让

D、保持原有驾驶方向和速度行驶

答案:B

分析:应对这种情况要当机立断。预判对方车辆是否能够有安全超车的可能,对方能够安全超车就主动提前减速,保持安全距离以供对方超车;对方不能够安全超车,就马上闪灯加鸣笛告知,保持常速行驶即可,对方知道后便会放弃超车。

13、机动车在泥泞路段后轮发生侧滑时,要将转向盘向侧滑的相反方向缓转修正。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好比是后轮向左侧横滑如果向右打方向,会加大横滑的幅度的!因为向右打方向,后轮左侧转动就会快,右侧会变慢,左侧抓地力会下降,所以会加大横滑的幅度的,相反如果向同一方向打,还是这个例子向左侧打,右轮转动会快,左侧转动会慢,抓地力就会提高,就会恢复行使方向的!

14、李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乘载21人(核载35人),行驶途中察觉制动装置有异常但未处理,行至双岛海湾大桥时时速为50公里(该路段限速40公里),因制动失灵坠入海中,造成13人死亡、8人受伤。李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超速行驶

B、疲劳驾驶

C、客车超员

D、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答案:AD

分析:1:察觉制动装置有异常但未处理 所以为驾驶故障机动车。2:行至双岛海湾大桥时时速为50公里(该路段限速40公里) 所以为超速行驶。此题注意核载35人就是规定可以做35个人,实际乘坐21人所以没有客车超员。

15、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应对?

A、连续鸣喇叭警告

B、加速从前方绕过

C、出现危险再减速

D、主动减速让行

答案:D

分析:虽然是绿灯可以行驶,但由于前方有非机动车横穿,为了安全,要注意避让,因此本题选D。

进入科目四模拟考试
绥化驾考2024科目四模拟考试 相关内容 晋城驾考模拟考试2019 贵阳驾考大客科目一 湖州驾考c2科目一 南充驾考a2科目四 汉中市驾考2019科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