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冷机状态下,发动机起动所消耗的燃料比热机状态下要多________倍。
A、5
B、10
C、15
D、20
答案:B
分析:根据《网约车从业资格考试全国公共科目培训教材》第五章,在冷机状态下,发动机起动所消耗的燃料比热机状态下要多10倍
2、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________人。
A、2
B、3
C、5
D、7
答案:C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九章第三节:权益维护可知,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3、出租汽车运价的调整,应由________按法定程序进行运价调整。
A、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B、价格主管部门
C、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D、公安交管部门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五章第一节:计价器和空车待租标志使用可知,出租汽车运价的调整,应由价格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进行运价调整。
4、出租汽车驾驶员遇劫后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A、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B、快速反应后发制人
C、缓和对抗以柔克刚
D、把握时机理智冒险
答案:ABC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五节:出租汽车驾驶员治安防范可知,遇劫后处理的原则(1)临危不惧,处变不惊。(2)快速反应,后发制人。(3)缓和对抗,以柔克刚。(4)把握时机,理智冒险。
5、大雾条件下行驶,________。
A、可以紧急制动
B、可以紧急制动,但是需要停到紧急停车带上
C、不可以紧急制动,因为会造成后面的车辆追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分析:根据安全行车常识可知:大雾条件下行驶,不可以紧急制动,因为会造成后面的车辆追尾。
6、出租汽车驾驶员未按规定携带从业资格证,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其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分值扣3分。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未按规定携带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件,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扣除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分值计分1分。
7、下列哪项属于出租汽车运营前的准备工作________。
A、对车辆进行安全检视
B、检查车容车貌
C、检查服务设备、证件和票据等
D、调整心态、检查仪容
答案:ABC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运营准备包括(1)按要求对车辆进行安全检视。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备好随车设施和工具。(2)检查车容车貌,整理仪容着装。(3)检查服务设备、证照、票据。(4)检查燃油或燃气是否充足,能否满足运营所需。(5)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况投入运营。
8、违反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指标的,对出租车驾驶员一次扣分分值分别为________。
A、1分、2分、5分、10分四种
B、1分、3分、5分、10分四种
C、1分、2分、5分、10分、20分五种
D、1分、3分、5分、10分、20分五种
答案: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违反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指标的,一次扣分分值分别为:1分、3分、5分、10分、20分共5种。扣至0分为止。
9、出租汽车驾驶员在交接班、就餐时应使用暂停运营标志。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因车辆维修、人员交接班、处理个人事情等不能正常载客时,应使用暂停运营标志。未使用暂停运营标志的车辆,不得以交接班为由拒载。
10、出租车驾驶员在从业资格注册有效期内,与出租汽车经营者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或者经营合同的,应当在________日内向原注册机构报告,并申请注销注册。
A、5
B、10
C、20
D、30
答案:C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在从业资格注册有效期内,与出租汽车经营者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或者经营合同的,应当在20日内向原注册机构报告,并申请注销注册。
11、网约车驾驶员散播乘客信息损害乘客权益的,应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有________。
A、停止侵害
B、赔偿损失
C、赔偿道歉
D、消除影响
答案:ABCD
分析: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2、巡游车经营者不按照规定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____罚款。
A、50元以上200元以下
B、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D、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答案:D
分析:根据《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巡游车经营者不按照规定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13、汽车更换新胎后,可不做动平衡测试,直接使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六章第二节:出租汽车使用技术可知,注意轮胎的动平衡。汽车更换轮胎时,在装车前一定要经过平衡测试,如果发现轮胎不平衡,不允许装车使用。
14、出租车驾驶员继续教育周期为3年。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继续教育周期自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注册之日起计算。继续教育周期为3年。
15、头部损伤伤员若有耳、鼻漏液说明________。
A、颅底骨折
B、内脏受损
C、胃部损伤
D、鼻梁骨折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八章第二节:乘客突发疾病处置可知,头部损伤伤员若有耳、鼻漏液说明有颅底骨折,有条件先用无菌棉擦净耳、鼻周围的血迹及污染物,在用酒精消毒。
16、驾驶出租汽车通过跨海大桥时,要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是________。
A、横风
B、共振
C、水流
D、大气压
答案:A
分析:高速交警表示,他们一般会在跨海大桥的相关路段提前设置标识,司机在经过有“注意横风”之类警示告知牌的路段时就要提高注意力了,同时放慢车速。如果遇到横风,一定要握紧方向盘,用点刹的方式减速,并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驾驶距离,千万不要急打方向和猛踩刹车制动。一旦发现车辆偏移,应稍微向逆风方向转动方向盘,矫正行驶方向。
17、出租汽车驾驶员小李在送回乘客遗失物品时,不可以______。
A、趁机敲诈乘客
B、向乘客索要酬金
C、向经营者报备
D、向乘客说明情况
答案:AB
分析:根据《出租车驾驶员服务规范》:出租汽车驾驶员小李在送回乘客遗失物品时,不可以趁机敲诈乘客、向乘客索要酬金。
18、因驾驶员原因造成车辆停驶时,计价器应________。
A、继续计费
B、关闭
C、暂停计费
D、重新计费
答案:C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因驾驶员原因造成车辆停驶时,计价器应暂时停机费。
19、氧化性物质主要危险是氧化性、________、爆炸性、毒害性和腐蚀性。
A、易燃性
B、助燃性
C、放射性
D、挥发性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六节:危险品的识别与处置可知,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如过氧化二苯甲烷、过氧化乙基甲酮等。其主要危险是氧化性、助燃性、爆炸性、毒害性和腐蚀性。
20、网约车驾驶员可以巡游揽客、站点候客。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可知:网约车驾驶员应在允许停车地点等候订单,不应巡游揽客,不应在机场、火车站等设立统一巡游车调度服务站或实行排队候客的场所揽客。
21、驾驶员在出车前要检查和调整转向节、转向节臂、制动蹄片、悬架等,以确保行车安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六章第一节:出租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可知,安全检视主要是指对汽车制动、转向、传动、悬架、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位和位置以及发动机运转状态进行检视、较紧,确保行车安全。
22、心肺复苏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咳嗽和其他运动,用________s判断有无心跳。
A、3~5
B、5~10
C、10~15
D、15~17
答案:B
分析:根据急救常识可知:心肺复苏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咳嗽和其他运动,用5-10s判断有无心跳。
23、出租汽车驾驶员完成继续教育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其从业资格证中予以记录。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完成继续教育后,由出租汽车经营者向所在地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中予以记录。
24、乘客到达目的地后,出租汽车驾驶员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提醒乘客带好随身物品
B、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在禁停路段让乘客下车
C、按计价器显示金额唱收唱付车费
D、向乘客交付出租汽车发票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载客到达目的地前,驾驶员要提醒乘客做好下车准备,按乘客要求在规定允许停车地段就近下车。
25、服务纠纷是指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运营过程中,________从而引起的意见分歧和冲突。
A、由于乘客行为失当导致自己的利益或自尊受到损害
B、由于双方误解或一方语言、行为失当导致另一方的利益或自尊受到损害
C、由于一方误解而导致自己自尊受到损害
D、由于自己自尊受到损害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四节:服务技巧和服务禁忌可知,服务纠纷,是指在运营过程中,由于驾驶员与乘客双方误解或一方语言、行为失当导致另一方的利益或自尊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的意见分歧或冲突。